一、數控專業發展歷程
山東工業技師學院數控加工技術專業是2003年創辦的,2009年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財政廳聯合發文,以“魯勞社函[2009]31號”文件將我院數控加工專業、印刷技術專業確定為全省首批百強專業。作為學院的重點骨干專業,經過6年持續不斷的建設,數控技術專業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師資隊伍素質不斷提高。辦學規模由初期每屆不足200名學生擴展到現在每屆1000余名學生,目前該專業在校生已達3569人;辦學層次也由初期單一的高級工培養,發展到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多層次培養并舉,學制教育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專業門類逐步拓展到了“模具設計與加工”、“數控維修”、“機電一體化”等不同專業方向。
二、專業師資隊伍狀況
目前,濰坊工業技師學院數控技術專業共有教師72名。其中,專業理論教師43名,均具有大本學歷,中級工以上操作技能;實習指導教師29名,達到大專(含)以上學歷及高級工(含)以上操作技能。專業教師中,有高級講師及高級實習指導教師25人,講師及一級實習指導教師28人。師資在數量和質量上能較好地滿足專業教學需要。
三、專業實訓設施情況
我院數控加工技術專業實訓設施現有兩個實訓車間:機械加工車間,配有普通機械加工設備59臺套,一次能滿足130名學生實習訓練,為數控加工操作夯實技能基礎;數控加工車間,配套數控加工設備140臺套,一次能滿足近200名學生實習需要,完成數控車工編程及操作訓練。
四、教育教學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全院上下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在學院確定的“加強基礎、注重實踐、突出技能、全面發展”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按三級教學計劃組織:首先依據國家指導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制定學校本專業通用性教學實施計劃和教學大綱,再根據定向單位的實際或要求制定各教學班實施計劃。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學生學以致用,畢業后適應環境較快,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具體教學實施則采用“四化”模式:基礎理論教學采用“信息化”;專業理論教學采用“一體化”;技能訓練教學采用“課題化”;生產實習教學采用“崗位化”。通過多種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效果;通過信息反饋、畢業生跟蹤調查和質量監控等手段,持續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畢業生鑒定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學院也被省廳命名為“教學質量優秀單位”。
五、畢業生就業情況
數控加工專業就業形勢和發展前景好,技術含量和工資待遇高。學院培養方向符合社會需求,培養目標定位準確,結合生產實際,突出技能培養,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就業去向主要是省內外大中型裝備制造企業,如濰柴動力、中國重汽、華東數控、北汽福田、豪邁科技等。為配合山東省人民政府實施的“打造半島制造業基地”戰略,數控加工技術專業需要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培養更多更好的數控技術應用型人才。
|